
铺垫法
铺垫,是水涨船高烘云托月之法,即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事件,用另外的人或事做衬垫。铺垫有两类型型:一种是积极铺垫,先写某人或某事物好,再写另一人或事物更好;一种是消极铺垫,先写某人或某事物坏,再写另一人或事物更坏。这种手法能达到山外有山山更高的表达成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济南的冬季》开头就以北平、伦敦、热带三处的冬季作铺垫,通过比较,烘托出济南冬季的可爱。
欲扬先抑法
欲扬先抑,就是为了一定某人或某物,先用曲解的办法和嘲讽的态度尽力加以贬低和否定的办法。这种办法的特征是:为扬而抑,先抑后扬。抑的目的在于扬,抑下去是为了扬得更高。运用这种办法,可以使文章曲折多变,形成波澜起伏之势。如《白杨礼赞》中写道:它没婆娑的姿态,没屈曲盘旋的虬枝。或许你要说它不美。假如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样,白杨树算不能树中的好女子。但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少温和,更不需要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老公。这就是欲扬先抑法的典范。
悬念法
悬念是指在文章的开头或文章中提出问题,摆出矛盾,或设置疑团,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其特征是先将疑问摆在那里,然后,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或者作出种种猜想,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总之,作者并不急于揭开谜底,解决矛盾,而是在酝酿比较长的时间后再解开悬念,写出结局。譬如程海的《三颗枸杞豆》开篇点明我目前是一个植物学家,既交代了我目前的身份,又自然地过渡到好多人非常羡慕我要我谈谈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然后用其实一转,说明自己小时候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这就设下了一个悬念:为何一个淘气鬼可以成为植物学家呢?如此写,致使文章波澜起伏,不只使读者印象深刻,而且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