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名落孙山的成语故事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伙对成语都很熟悉吧,成语是语言中经过多年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那样,都有什么经典成语呢?以下是记者为大伙收拾的有关名落孙山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期望大伙可以喜欢。
【汉字书写】:
名落孙山
【汉语注音】:
míng luò sūn shān
【成语出处】:
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名落孙山的意思】:
孙山:人名,宋朝的一位才子。比喻投考未中或者在选拔的时侯没被录取。
【名落孙山的同义词】:
一败涂地、榜上无名;屡试不中、一落千丈
【名落孙山的反义词】:
金榜题名、榜上有名、排名前列、独占鳌头;
【名落孙山的故事】
孙山是宋代的一名才气无双的学子,由于他非常幽默而让人们称为“滑稽才子”。他跟同乡的儿子一块风尘仆仆地赶到京城科考,公布成绩时孙山的名字在最后一位,他的同乡却落榜了。孙山回到家将来他的同乡来问他考试状况,孙山感觉开诚布公地说不太好,但不说又不可以,于是他便说道:“解元尽处足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说:“我孙山的名字在举人榜上是最后一个,你儿子的名字还在我的后面。”过去国内的科举考试规范规定1、称做解元,孙山在这里所指的解元是指一般考取的举人。“名落孙山”这个成语就是后来大家通过这个故事总结出来的。
【名落孙山例句】
清.娥川主人《世无匹》第一十回:“却说干白虹在京中,见暴家事败,已知前案消释,才得放心。不觉已是2月初旬,陈与权筹备入场会试。哪个知文战不利,恰好名落孙山。”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一章:“考期到了。爸爸奉命担着行李送小主人去应考。不知因为什么样的一个机缘,爸爸也得到入场应试的幸运。进了试场,两个阔少连射了三箭,一箭也没射中,石子不消说也没举起来。下来了,臊得面红耳赤,结果是名落孙山。”
【名落孙山造句】
冠军的花环一直短暂的,今日光彩夺目的冠军,明日就大概名落孙山。
当我得知名落孙山,心情空前绝后的难过,犹如被一层阴霾笼罩着,久久都不可以平静下来。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非常擅长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1、,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和他一块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解元,就是国内科举规范所规定的举人1、。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大家便依据这个故事,把考试报名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却没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成语含义
故事中孙山让人问及同乡儿子是不是中榜时,采取委婉的方法答之,既不损人面子,又有效传递了信息。成语告诉大家,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使大家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东西。于是,“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说话人故意说些与本意有关或一样的事物,来含蓄表达本来要直说的意思。在语言的表达艺术中,这种办法叫做“缓冲”,能让听者或观者在比较舒适的环境中同意信息。
成文使用方法
“名落孙山”指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比喻考试或选拔没被录取。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