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故事(甄选12个)
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很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进步过程的描述。下面记者为你带来名人小故事!
名人小故事 1
孔子因地制宜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一个客人问他:“你是哪个呀?”
他非常自豪的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
客人说:“那太好,我能否请告诉你一个问题?”
学生非常高兴的`说:“可以呀!”他心想:“你大概要提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说:“春夏秋冬季节,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若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若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弟子心想:“我赢定。”
他正筹备带客人去见孔子,恰好孔子从屋子里走出来,学生向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
孔子看客人一眼,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惊呆。
客人立刻说:“磕头,磕头!”学生没法,只好乖乖地磕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如何说有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刚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是春季生,秋季就死,他从来就没见过冬季,你讲三季他会认可,你讲四季即使和他吵到晚上也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这个故事其实对于大家教育学生或者面对生活,都极有意义!
名人小故事 2
朱德元帅挖泉水
朱德元帅出生在四川仪陇一个世代佃农的家。他从小就热爱劳动人民,乐于为乡亲们做好事。
有一年,四川大旱,朱德的家乡一连数月,滴雨未下。土地龟裂,禾苗干枯,连饮水也发生困难。乡亲们只好翻山越岭,跑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排成长龙担水。
这天,朱德上山去割草,发现山坡上有一片草长得特别茂盛,草底下的土非常潮湿。他想下面可能有泉水,就约几个小伙伴来挖。你一镐,我一锨、费很大的'劲,才挖出一个深坑。可水呢?点滴也没见。有些小伙伴泄气,撅着嘴巴说:“这里根本就没水,咱们白干。”
朱德却不愿停手,他注意观察坑的四壁,耐心地对大伙说:“假如下面没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哪能这么湿?大家看准的事情,就要干到底。只须朝最湿的地方挖,肯定能挖出泉水来!”
在朱德的带动下,大伙又热火朝天地干起来。挖不久,一股清泉果然从地底下汩汩地冒出来。大伙开心得跳起来,都说朱德有主见,有毅力,又为村里做一件大好事。
名人小故事 3
林兰英坚持念书
女科学家林兰英的家乡在福建莆田县。在旧社会,女生上学非常困难。
当林兰英上到三年级时,她的堂姐妹都纷纷退学,回家做家务事或外出当女工去。母亲也劝她:“一个女生家,读书有哪些用?看你堂姐,都能纳鞋赚钱。”
女生念书就真的没用?小兰英心里又是生气又是不平。她写信给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倾吐我们的心里话。父亲的思想倒非常开明,多次回信鼓励女儿:“在外国,有出息的.女生多着哪!好好读书吧,只须胸有大志,女生也能干大事!”
小兰英从此发愤学习,直到小学毕业,年年成绩都在前三名。可母亲受封建思想影响,怎么说也不认可女儿上中学。兰英对母亲说:“中学里有规定,考1、的学生不需要交学费。我要争取1、!”母亲又气又急,赌气说:“好!如果交钱就别去上学!”母女两个就如此达成共识。
林兰英怀着一团火跨进莆田县砺青中学的大门。刚进校时,男同学都瞧不起她,还有人讥讽道:“单独的竹子扎不成排,毛丫头读书长不!”
林兰英睬也不睬,只不过埋头念书。虽然,她天天都要干很多家务活,但上学从没迟到或早退过。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一直按时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林兰英果真得1、。一直到初中毕业,她每一个学期都是第一。母亲无可奈何,只好认输。
名人小故事 4
以小见大说诚信
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两人正对局,忽然来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一个棋子,最后胜吕元膺。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只不过没说破。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其他人都不了解辞退他是什么原因,他一个人也不了解为何被辞退。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钱物。
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因为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发现他的`不诚信。诚信者,真诚诚信之谓也。诚信,是生活的无形资产,是思想道德的要紧组成部分。“人无信不立”,不诚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难处世。与没诚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险可怕的。
挪动一个棋子,看着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好像不值得认真。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见大。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可贵的善良;而不诚信,却是一种恶德,世间的无数不幸和灾祸的根源,无不是由恶德所滋生、引发的。小与大,并没不可逾越的鸿沟。
名人小故事 5
冯玉祥买肉敬父
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有时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叫人的一生改变,期望有关于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的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爱国将领冯玉祥出身贫寒,十二岁就入伍当兵。
那时,队里一般逢3、5日领饷,5、10日打靶。打靶可是件苦事,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在地上一伏就是半天。冯玉祥的爸爸冯有茂心疼玉祥年龄小,身板差,每逢打靶的日子,总要给他几个小钱,让他买两个烧饼补补身子。
玉祥虽说接过钱,可心里总是犯嘀咕:家里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何况前些天爸爸又坠马摔伤右腿,正需改变饮食,好好调养。这钱,怎能自己享用呢?于是,他把爸爸给的钱都攒起来,再加上省吃俭用节剩下来的一点饷金,凑足二十四个钱,到肉铺买二斤猪肉,送回家里。
晚上,爸爸收工回来,发现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猪肉,十分奇怪,就问站在锅灶前的`玉祥:“孩子,这肉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玉祥笑着说:“一不是偷的,二不是抢的,你就放胆地吃吧!”
可正直憨厚的有茂老汉硬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无法,玉祥只好如实讲。
冯有茂听罢,顿时一阵心酸,眼泪夺眶而出。
这事发生在1897年,那年冯玉祥刚满十五岁。二十年后,他仍没忘记此事,还专门写一首有趣的打油诗呢!
“肥肉二斤买回家,手自炖熟奉吾父。家贫得肉良非易,老父食之儿蹈舞。”
名人小故事 6
遵守诺言的宋庆龄
新中国诞生后,有一天,一个婴幼儿园接到上级公告,说宋庆龄副主席要来看望孩子们。大伙高开心兴做好所有筹备。哪个知到那一天,天气骤变,飞沙走石。大伙纷纷议论:“宋副主席可能不会来”,“或许,风停再来……”正在这个时候,只听大门外汽车喇叭声鸣,宋奶奶冒着漫天的沙尘来。婴幼儿园老师非常感动,一位老师歉疚地说:“天气不好,你就改个日子再来嘛!”宋副主席摇摇头,认真地说:“不,我不可以失信,我应该遵守诺言。”
宋庆龄从小就重视培养遵守诺言的美德,答应的事,肯定去做,从不失信。
一个星期天,宋庆龄一家用过早餐,筹备到一位朋友家做客。
小庆龄听到这个消息后,开心得跳起来。她最喜欢到这位叔叔家去,叔叔家养的鸽子长着尖尖的嘴巴,红红的鼻子,黑黑的小双眼,漂亮极!叔叔还说筹备送她一只。小庆龄想到这类心里就开心,她急急忙忙跑到我们的房间,把自己最美丽的衣服找出来穿上,筹备和父亲宋耀如一块去叔叔家。
她刚跟着父母外出,忽然想起今天上午小珍要来跟她学叠花篮,于是就无声无息地停住脚步。小珍和小庆龄的年龄差不多,两人可要好。
爸爸见小庆龄站在那里不动,就问:“庆龄,你如何落后,难道你不想去看鸽子吗?”
小庆龄说出原委。爸爸说:“没关系,明天你到小珍家教她。”
她为难地说:“不可以,大家已经约好,不见不散。我走,会让她失望的”
姐姐说:“小珍不会怪你的.,明天见到小珍,讲解一下就好。”
可是小庆龄仍然站在那儿不动:“父亲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假如我忘,明天见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目前我想起来,我就得在家等她,不然就不诚信。”
宋耀好似女儿的话,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就对其他的孩子说:“庆龄做得对,你们都要向她学习,做个讲信用的孩子。”
爸爸到朋友家,把这件事跟他的朋友讲,那位叔叔还让爸爸给庆龄带回两只鸽子,算是对她的奖励。
宋庆龄从小就培养的诚实善良的品格一直随着她一生。她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老婆,孙中山先生过世将来,她一直坚持我们的政治立场。虽然孙中山创立**党,但蒋统治下的**党已经腐败,脱离孙中山先生创立时的宗旨。于是宋庆龄一直站在共产党一边,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尊称为“国母”。
名人小故事 7
戚景通对儿子的教会
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爸爸戚景通,对儿子的家教十分严格。戚继光十二岁那年,有一次,几个工匠来戚家维修房子。戚景通指使他们安设四扇雕花门户。工匠们都感到迷惑不解,纷纷议论说:“像如此的将门世家,可以安设十二扇雕花门户啊!”工匠们的议论,被戚继光听到,他立即去找爸爸,提出要增设八扇雕花门户。戚景通没想到儿子小小年龄,就讲究起虚荣和排场来,便声色俱厉地说:“你要从小培养勤俭的品德,不然,连这四扇雕花门户也是保不住的。”
戚继光默默地址点头。可时隔不久,他又挨爸爸一顿训斥。事情是如此的。有一天,戚继光穿着一双非常考究的丝织鞋子走过厅前,被戚景通看见。戚景通十分恼火,当马上儿子叫住,怒气冲冲地斥责道:“你一个孩子子家就穿如此讲究的鞋子,长大后,就会去追求绫罗绸缎。如果当官,可能还会侵吞士兵的'粮饷。后果不堪设想啊!”
戚继光听爸爸的教诲,立刻弯腰脱掉丝鞋,换上布鞋。从此,他再也不追求奢侈,直到担任朝廷的大将军,仍过着俭朴的生活。
名人小故事 8
郑板桥卖画
郑板桥任职范县期间,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惩恶扬善,鼓励生产,仅用两三年时间,就把县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这一天,东乡大集,郑板桥一身秀才打扮,带笔墨纸砚,骑上小毛驴,由一名衙役伴随,去重操旧业——卖字画。当然,卖字画是个幌子,私访民情才是真的的目的。
郑板桥来到集市上,铺好地摊,展纸泼墨,立时,围上来不少人观看。毕竟是穷乡僻壤,看的多,买的少。却见一位老汉,拿起一幅牛画,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半天,看得眼角都湿润。郑板桥以为碰到知音,便问:“老兄,你喜欢这幅吗?给个价吧,多少都行。”
老汉说:“画得真像,像我家的那头牛。看着这牛画,我想到我的卖牛钱。秋后,我核计着把牛卖掉,换点活钱,趁农闲季节做点小生意,明春再买一头牛。那天卖牛卖五贯钱,回到村头遇见雁拔毛,他说儿子结婚用钱,非借我那五贯钱不可,等儿子办完喜事收礼账就还我。待他儿子婚事办完,我去要钱,他却翻脸不认账,向我要证人,要借条,两样都没啊,我只好打掉门牙往肚里咽,自认倒霉。”说完,用手背擦擦眼泪。
旁边一位年轻人对郑板桥说:这老伯姓王,为人老实厚道,人称“王老实”。讹他钱的那人姓颜,为人奸滑,好占实惠,是个雁过拔毛的主,所以外号叫作“雁拔毛”
别的人也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雁拔毛占小实惠的一些传说。
郑板桥听众人的话,心里便有主意。他对王老实说:“把我这牛画买吧。别看目前是张画,这头牛会长,长到这张纸放不下它的时候,它就会从纸上跑下来变成活牛,而纸上又有一头小牛,还会继续长,还会变成活牛,这样反复,不知会衍生多少头牛。我只须你一头牛钱。你若不信,我可以赊给你,待十天后牛变活,再给我钱,假如牛不变活,我情愿白送你一头牛钱。”
王老实对卖画秀才的话并不真信,但人家情愿赊给自己,变不成牛还倒贴钱,如此的`好事哪儿找去啊!所以,他就痛快地把牛画拿走。
王老实买一幅牛画的事传遍三村五里,好热闹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正如卖画秀才所讲的,这画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第十天上,那牛大得要撑破纸边。第十一天,天刚蒙蒙亮,大家便来到王老实家,一进院门,就见王老实正给一头又肥又大的黄牛喂料呢。再看屋里贴着的那张画,上面又有一头小牛。正当大家纷纷称奇的时候,雁拔毛挤出人群,对王老实说:“王大哥,你既然有牛,就把那幅牛画卖给我吧。”
王老实到底老实,他说:“行。卖画秀才赊给俺的,说是牛变活后给他送钱去,我还没有去哩,你直接送去吧,让秀才给你写个收据,回来便给你那幅牛画。你到城里找那座最大的府门,门口有两只狮子,秀才姓傅叫谋关。”
雁拔毛来到县城,找到县衙门——这是县城里最大的府门,向把门的问“傅谋关”,把门的听说找“爸爸妈妈官”,就领他去见郑板桥。郑板桥收他的牛钱——五贯钱,给他写收据,把他打发走。雁拔毛还寻思:这秀才八成是个大官哩。
雁拔毛跟王老实要那幅牛画,恭恭敬敬挂在正堂。天天烧香上供,偏偏不见牛儿长。他去找王老实,王老实说:“你还是去找傅谋关吧,由于我没收你的钱。”雁拔毛问:“傅谋关八成是个大官吧?”“爸爸妈妈官,就是咱的县太爷啊。”
雁拔毛惊得出一身虚汗,他哪敢去找县太爷算账啊。他嘴里喃喃道:“怪我没福,我没福,画中的牛在你父母,在我家不长,怪不能县太爷。”
原来,郑板桥那天从东乡赶集回来,又画九张牛画,画面上的牛儿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派衙役送到王老实家,嘱咐他天天在三更半夜更换一幅。第十天,郑板桥又拿出五贯钱让衙役去集上买一头牛,趁夜黑人静送到王老实家。如此做的目的就是引诱财迷心窍的雁拔毛上套。果然不出郑板桥所料,雁拔毛乖乖地送来五贯钱,王老实被讹去的一头牛钱被讨回来。
名人小故事 9
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款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筹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我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激励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其他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名人小故事 10
爱迪生
我最喜欢看书,每一个星期都要读一本。这个星期,我读的书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美国创造家——爱迪生。 看完了这本书,我对爱迪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1847年的一天,美国俄亥俄州小小的.米兰镇上,一个婴儿哇哇落地了。他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创造家——托
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迪生创造了电话,给人类带来了便捷,小朋友家的电灯都是他创造的。但你了解吗,爱迪生小时候可“叛逆”了,他看到鸡可以孵小鸡,他也去孵,结果半天都没孵出来;他看到煤会燃烧,他也去试,结果失火了……但爱迪生为何可以成为如此伟大的创造家呢由于,爱迪生有不少不少的问号,不少“为何”,然而每次问“为何”的时候,他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喜欢爱迪生那勤奋、好学、爱考虑、努力、坚持和勇敢的本领,我也非常佩服他是那样聪明。看完这本书,我得出了一句话,这句话,我将一生都不会放过它,这句话就是:“不懂就要问!”
名人小故事 11
焦耳求知——好学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非常喜欢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块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尝试一下动物在遭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尝试一下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哪个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个时候,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什么问题?
焦耳顾不能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看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解说:“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大家一直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事实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常识愈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察看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名人小故事 12
富兰克林低头的智慧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兰克林,有一次到一位前辈家拜访,当他筹备从小门进入时,由于小门的`门框过于低矮,他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来迎接的前辈微笑着对富兰克林说:“非常疼是吧?可是,这应该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成。你要记住: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人世间,你就需要时时记得低头。”
从此,富兰克林把“记得低头”作为毕生待人处事的座右铭。
虽然大家都是凡人,与富兰克林不可以相提并论,但也应该无时无刻掌握低头,了解低头,敢于低头。生命的重荷负载过多,就低一低头,卸去那份多余的沉重。面对我们的错误和不足,也要掌握“低头”。只有掌握低头,才能正视我们的错误。
民间有句很贴切的谚语:“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稗子,才会显摆招摇,一直把头抬得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