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假期模式切换到收心模式,开学第一课便格外受社会关注。一堂课何以触及灵魂、开出获得感?笔者以为,为新的起点蓄能充电,可以就在开字上做文章。
一为开篇。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青少年阶段是生活的拔节孕穗期,扣好生活第一粒扣子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从大国鲲鹏运-20,到海上巨无霸深中通道;从小区入驻了动物新朋友,到600余年历史的原住民;从追空投的孩子长成投空投的大人,到看台观战选手潘展乐在水中展臂如风近日上映的大型公益节目2024年《开学第一课》,就以可爱的中国为主题,立足多个角度,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盛宴。作为一种经典的仪式教育,在集体在场的展演中,开学第一课的特殊意义不只在于情感的传递,更在于价值的认可。譬如,广州一小学就邀请了巴黎奥运会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银牌得主郭清作为特别嘉宾,以一场火炬传递仪式开启开学第一课,播撒向上向善的种子,其巧思和用意值得一个赞。
二为发展。惟进取也,故日新。不同于相对程式化的常规课程,开学第一课更像是自选动作,尽管其容量有限,发挥空间却不可谓小。高校校长金句频出的致词,就是一个典型:从不给自己设限,生活才无限,到大学不在意你懵圈,还鼓励你试错,再到没创造性目的和体验的旅途,即使特种兵旅游,也只不过打卡生活,这类金句无不启迪心智,激起革新思维。不必追求宏大场面,更无须花里胡哨,走心是最亮的底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综观各地做法,除去安全课健康课等例牌活动,有些让学子与人工智能同行,有些让数字人校长加持开学典礼,科技感着实拉满,尽显发展之义。
三为开放。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开放不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办法。一方面,开学第一课的形式很灵活,不是只有学校老师才能上在武汉,某寄宿学校让学长学姐一对一帮助,伴随式入学,以自砺教育第一课,帮助新同学们迅速适应,既有温度又有传承;在广州,某校的开学典礼还聘任了百名校外思政辅导员,为家校社协同育人作出积极尝试。其次,上课的地址也不囿于校园:深入田间地头,体验劳动艰辛;走近革命圣地,触摸红色血脉;参观博物馆,一眼阅览千年建设好行走的课堂,让主流价值观融入平时,不只有味有料,也更能入脑入心。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愿更多的开学第一课化作那把火,让每一个学子都能以元气满满的状况,去照亮新的学期,去播种光明将来。(钟颐)
最新高考考试资讯、高考考试政策、考试前筹备、志愿填报、分数线等
高考考试时间线的全部要紧节点
尽在高考考试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