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作文  学习方法  小学  方法  语文  中考  励志  初中学习方法  高考  高中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常识考试知识点整理,古时候文学知识要点大全

   日期:2024-01-23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557    评论:0    
核心提示:今天,我们就给大伙整理了高中语文常识考试知识点。更多内容尽请关注学习啦! 高中语文常识考试知识点整理:古时候文学知识之天文历法  古时候文学知识介绍天文历法  【星宿】  宿,古时候把星座称作星宿。

 今天,我们就给大伙整理了高中语文常识考试知识点。更多内容尽请关注学习啦!

 高中语文常识考试知识点整理:古时候文学知识之天文历法

  古时候文学知识介绍天文历法

  【星宿】

  宿,古时候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现在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能的。古人觉得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讲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地方。每宿包括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字,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

  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好似飞舞在春季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目前夏季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目前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

  古时候星座占卜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测算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地区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的分野,井宿是雍州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的道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大家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

  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

  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离别不能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生活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

  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非常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

  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7月》:7月流火,9月授衣。7月等于公历的8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地方已由中天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

  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字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依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古时候文学知识介绍天文历法古时候文学知识介绍天文历法

  【北极星】

  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时候天文学家对北极星很尊崇,觉得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因为岁差是什么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将来,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有哪些。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虹事实上是晕,大方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总是是天气将要变化的征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

  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中有华盖星,运势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闻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因传闻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因传闻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因传闻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因传闻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大家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

  古时候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

  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源于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

  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

  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

  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

  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类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

  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觉得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

  古时候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测算测望的人可以看出。如《鸿门宴》:吾让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古时候文学知识介绍天文历法语文常识

  【阴历】

  国内长期使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方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阴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农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阴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7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6月丁丑,阴历的6月、7月等于公历的7月、8月。

  【二十四节气】

  是国内古时候历法的要紧组成部分。古人依据太阳一年内的地方变化与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状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字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2月惊蛰、春分

  3月清明、谷雨4月立夏、小满

  5月芒种、夏至6月小暑、大暑

  7月立秋、处暑8月白露、秋分

  9月寒露、霜降10月立冬、小雪

  11月大雪、冬至12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大家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我们就和大伙就推荐到这,期望对你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中语文常识考试知识点整理:古时候文学知识之古时候官职

  今天,我们就给大伙整理了高中语文常识考试知识点。更多内容尽请关注学习技巧网!

  高中语文常识考试知识点整理:古时候文学知识之古时候官职

  古时候文化知识介绍古时候官职

  【爵】

  即爵位、爵号,是古时候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规范总是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什么地方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时候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时候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说过课。

  【太傅】

  参见太师条。古时候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时候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时候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渐渐成为虚衔。

  【尚书】

  刚开始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将来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与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

  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

  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将来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

  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

  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通常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3、四人,多则6、七人,被叫做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期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

  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职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叫做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

  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将来置御史医生,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

  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将来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总是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

  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

  元代以前的官职名字。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中一年级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医生】

  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医生。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古时候文化知识介绍古时候职官古时候文化知识介绍古时候职官

  【医生】

  每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医生、谏议医生等。《屈原列传》:上官医生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医生,通常觉得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医生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医生、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医生、谏议医生等。

  【士医生】

  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常识分子。《师说》:士医生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医生终不愿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医生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医生请于当道。

  【太史】

  西周、春秋时为地位非常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医生、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将来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医生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

  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等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将来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

  初为宫廷近侍。东汉将来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长官的副职。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8月初中一年级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

  原为合法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随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越侍郎。魏晋将来,总是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

  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点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

  参谋军务的简称,刚开始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将来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将来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

  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等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

  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时候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

  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

  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医生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

  每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

  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中国大陆也遍设,导致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

  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要紧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将来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

  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这样。《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

  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些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等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

  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

  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

  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帮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将来地位渐低。

  【教头】

  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

  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练习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

  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

  古时候文化知识介绍古时候职官语文常识

  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

  古时候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

  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通常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实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将来,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汇:

  拜。用肯定的礼仪授与某种官职或名位。如《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与官职的意思。

  擢。提高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迁。调动官职,包含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状况。为易于区别,大家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辞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区域。《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离职、调离和免职三种状况。离职和调离是通常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离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我们就和大伙就推荐到这,期望对你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更多>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智慧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学知猫-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会计职称,中小学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