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吃那些?传统美食整理
今天就是小年了,你了解小年应该吃那些吗,中国小年的传统美食有什么呢,下面是我们采集整理的有关资料,期望对你有所帮助。
1、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除此之外,民间有“美味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或缺的美食。
2、粘糕
在山东鲁西区域民间有“二十3、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材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3、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了解,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知道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可以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大家遭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4、米饼
阴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风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含义。
5、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新年的风俗。过了小年夜(阴历12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即使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6、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以外,火烧也是非常有特点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业务很兴隆。
7、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风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同,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8、爆米花糖
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大家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含义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9、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大家又大多自阴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第三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很美味,但非常费工夫。
10、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供应。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通常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欢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11、炒玉米
晋东南区域,有吃炒玉米的风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中一年级一锅倒”的说法。大家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12、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非常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季把它放在屋外,由于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的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极少。
13、汤圆
不少地方在过小年夜的时候都会选择吃一些美味的汤圆,并且多种多样,花样齐全,但小年为何吃汤圆呢?这是由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愈加的圆满一些,而且也可以和我们的家人愈加的团团圆圆。
14、祭灶果
祭灶果是浙江宁波区域有名的特点传统小吃,是由麻枣,红白球配上油果、黑白交均糖、芝麻脚骨糖、寸金糖、白麻片、冻米糖组成,是一种老幼皆宜的糕点。甬城老话:“廿三夜祭灶果,吃了乖乖过”一说。多年来,祭灶果的包装未改,上面印有笑眉舒展的灶王爷。宁波传统的祭灶果,坚持手工制作,味道历经百年不曾改变,饱含着美好祈愿。一包里面最少的有六色,多的有八色、十色,逢双不成单,好比“京八件”,多是由各色点心拼杂而成。
15、炒玉米
晋东南区域,时尚吃炒玉米的风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大家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16、豆腐
腊月廿五是“豆腐日”,老例有做豆腐、买豆腐、炸豆腐的说法,炸好的豆腐可以一直储存到春节再吃。春节吃豆腐只不过要为新的一年取个“斗福”的好彩头,期望福气能成斗成斗的来。做好或买来的鲜豆腐不好储存,又不想都做成冻豆腐,所以就采取炸的办法保存,也让春节的餐桌上多一种吃食。
17、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类型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总是是民间女人一展灵巧技术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18、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很多地方的风俗,含义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应具备的一道年味。苏州人祭灶中非常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素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不同不一样的馅儿。
19、荸荠
老福州祭灶,荸荠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含义“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