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作文  学习方法  小学  方法  语文  中考  励志  初中学习方法  高考  高中学习方法 

对联如何区别上下联

   日期:2024-02-06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717    评论:0    
核心提示:对联如何区别上下联  在社会进步不断提速的今天,大伙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对联吧,对联是在古时候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进步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目前一千多年前。那要如何写好对联呢?下面是我们精心收拾的对联如何区别上下联,欢迎阅读与珍藏...

对联如何区别上下联

  在社会进步不断提速的今天,大伙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对联吧,对联是在古时候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进步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目前一千多年前。那要如何写好对联呢?下面是我们精心收拾的对联如何区别上下联,欢迎阅读与珍藏。

对联怎么区分上下联

  第一要区别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第二是区别春联的上下联。通常有以下四种区别办法:

  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譬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福满人间万民欢”。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譬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由于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譬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通常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譬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五是看最后一个字。音调三四声的是上联,一二声的为下联。

  六是看对联的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七是看大小关系。由小到大,小是上联,大是下联。

  八是看写字顺序。古人写字从右至左,右侧的是上联,左侧的是下联

  九是看横批。假如横批是自右往左写的,那样你面朝大门的时候,右手边是贴上联,反之就是左手边贴上联。

  扩展:

  春联的正确贴法:

  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对联的张贴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上”仄“下”平原则;语意重心原则;横批指示原则。这三个原则应该兼而用之。

  1、上仄下平原则

  有人说:“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可是,门之左右与手之左右固然一目了然,然而那一幅两张的对联,哪一个又是上联哪一个又是下联呢?譬如对联“风流人物数当代大好春光

  看今朝(横批:人杰地灵)”和“日月潭碧波凝翠台湾骨肉日日思归盼统一扬子江热浪含情国内同胞每天翘首望团圆(横批:春回华夏)”,这类对联,由于其语意几乎是对等的,这个时候,大家总是借用于语音——即平仄——来判断。

  对联的传统需要是“上”仄“下”平,即“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依据这一规律,通常都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一幅对联的上下联,即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假如那字是仄音,就是上联,若是平音,那就是下联。譬如,原来商铺开张的一幅老联:“业务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海”,上声,也就是三声,“江”,阴平,也就是一声。显然,海字句就是上联,而江字句就是下联。再譬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寿”字去声,也就是四声,仄;“门”字二声,平,于是寿字句为上联而门字句为下联。

  2、语意重心后置的原则

  当然,这种只依据声音的理解,而离开了对于对联语意与横批的理解,就是简单化的,由于声音只不过构成对联的一个要点而不是所有要点,甚至是次要的元素而不是要紧的元素。因此,对“音”的强调,应该服从于对“意”的强调。

  语言是有重心的,语言学上所谓的偏义词,其实正暗示了语言意义重心的存在。在语言的转折结构、连贯结构、递进结构、因果结构、选择结构、假设结构等等结构当中,语意的重心自不待言显而易见,即便在并列结构的语言中,其意义也是有所侧重的,而且总是表现重心后置的规律。曾国藩当年之所以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大家之所以说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不说成是“下有苏杭,上有天堂”,甘肃人办的酒厂之所以要说“南有茅台,北有皇台”而不可以说成是“北有皇台,南有茅台”,都与并列结构中语意的重心地方有关。

  对联作为“对称的句子”,其上下联,通常都是并列结构,然而,看上去是并列结构的对联,其语意也仍然是有重心的,而且其重心仍然是后置的——也就是处于下联地方的。如下面的一幅对联:

  金鸡辞岁千家喜(应该是上联,由于按理“辞”在前,先辞后迎。)

  玉犬迎春万户歌(应该是下联,由于依理“迎”在后,先辞后迎。)

  了解了这个道理,则大家提着上联和下联这两个竖条子,就不可以把应该贴在上联的贴到了下联,就不可以把应该先读的后读了。大家就得看自己手上一左一右这两句话里,语意的重心在哪一条上。意义重心所在的那一联就是下联。譬如在传闻中程咬金给秦叔宝妈妈的寿联中,“……不是人”与“……乃神仙”,先抑后扬,“不是人”眼看就是上联无疑,由于它不是意义的重心而只不过后文“乃神仙”的铺垫。再譬如某个老人自书于棺木上的对联“七尺遗躯葬此中,一点灵魂归什么地方”,假如只从声音上判断,则只能读成“一点灵魂归什么地方,七尺遗躯葬此中”,然而如此的上下联之意味,因为语意的重心落在一定性的“葬此中”,意味就是满足而安然的。可是,假如读成“七尺遗躯葬此中,一点灵魂归什么地方”,语意重心就落在了疑问性的“归什么地方”,其意味就是不满足的灵魂不安的。这个时候,正确判断上下联——或者说正确判断老人心情——的原则,就应该是语意重心原则而不应该是仄上平下原则。

  有时,对语意的重心之所在的判断,总是要结合对联的横批,由于对联的横批,总是会从内容上指示语意的重心之所在。譬如对联“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因为其横批是“红梅报春”,所以,语意重心应该落在“岁月新”上,即新字句为下联;再如“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因为其横批是“普天同庆”,则其语意重心也应该落在“乐无穷”上,即穷字句为下联。

  3、横批指示原则

  这个原则,既能够帮助大家在内容上确定上下联,也可以帮助大家在形式上结合横批而贴明上下联。

  古时候的对联张贴,受古人从右往左直书之语言排列法的影响,上联在门右侧,下联在门左侧,横批也是从右往左书写,所以问题好像不大。可是年代进步到现在,因为现代人从左向右书写之习惯的影响,大家会不时从住家、机关、商场、庙会等处发现,不少人常常把上联贴在门左侧,而贴在门右侧的则是下联。

  所谓横批指示原则,是指大家在张贴对联的时候,要看横批的书写,假如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侧,反之下联则贴在左侧。如此,横批也就不会游离于对联的整体以外而成为了对联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如此,横批也才真的与对联整体紧密有关,也才堪称是对联的“题目”和“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有哪些用途。关于对联横批的此一用途,雪潇先生将它形象地命名为“对联的手势” 。

  有人曾不无遗憾地说:“横批应该从右往左写的,但现代人对这一传统风俗不甚讲究,大多数横批从左写起了。”假如理解了对联横批的这种“手势“,则这位先生当不再迷茫,由于即便是从左写起了,那也并很好,只须大家依据它的指示,把上联贴在左侧而把下联贴在右侧就能了。

  至此,大家可以概要出对联的张贴在现代生活活中可以通用的两种办法:

  传统式:横批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于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现代式:横批文字顺序为从左至右,于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如此的办法,或许是与古不合的,然而,它却是与时俱进地具备通变精神的!)

  春联是什么时间贴?

  答: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的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一说,所以,对联通常在腊月二十8、二十九贴。

  也有一种说法,春联是大年三十早上贴的,春联内容表达了大家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贴完春联还要放炮,据了解是为了赶走年兽,带来新一年的好运。

  而今大部分人不是非常讲究,贴对联的时间愈加随便了,其实不管什么时间贴春联都是可以的,含义吉祥就好。

  贴春联的忌讳:

  忌讳1、左右联勿贴错

  在张贴春联时,总是有些人把上下联贴错地方。要区别上下联重要在最后一个字,依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需要是仄声字(中文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中文一声、二声)结尾。

  忌讳2、贴春联的时间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故事: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状况,期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

  所以,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忌讳3、单数才吉利

  在大门贴春联,记的要贴单数,单数象徵吉祥。还有,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聚财进宝等,由于古时候,只有怡红院会在门口贴「春」字。

  忌讳4、福字不可随便贴

  贴春联的同时,有些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1、大门上的福字需要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2、箱柜上的福字可以倒贴: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运)会一直来到家、屋里和柜子里。

  3、特殊状况:如一年中家里有意料之外发生,期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

  忌讳5、贴门神不要贴反

  贴门神应该注意两张门上的人物脸是相对的,不要贴反了。老式建筑的大门都是对开的两扇门,门神正好一边贴一张,而目前的住房都是单扇门,两张门神只能贴在同一扇门上,粘贴时应该注意地方的美观大方。

  贴窗花有讲究

  1、部分区域有俗语“大年三十贴窗花,没日子了!”所以窗花应在二十九前贴好,三十的时候小小补一下,意为“添福”。

  2、老人住的窗户,窗花内容以花草动物为主,图个身体硬朗;已婚未育的小媳妇窗户只能贴花草。

  3、窗花里有龙、虎、凤、鸡的,应该把龙贴在虎上方,凤贴在鸡上方,不要贴的太近。它们都是不相容的。

  4、窗花尺寸不适合过大,注意镂空透亮,象征好运势到来。

  书写需要

  春联是依据中国古时候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它借鉴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与古时候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总是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它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需要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具体需要如下:

  字数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需要。但也有另类现象,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欢欣激励,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写作好的对联一看,写着: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大家看后,不禁忍俊不禁。文人故意问:“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三字,如何能对得住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这个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个故事虽说的是“挽联”,而“挽联”也是对联的一种,这就说明无论春联还是其他对联,都需要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极个别的另类。

  词性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每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需要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如刚刚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和“高”都是动词。这种需要,主如果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平仄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办法,应该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如果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一位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宾主之间联句对答。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甘情愿折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地说:“北适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前几年曾到北方去,带去一个上联,居然无人对得上来。”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出了什么句子,竟让他们对不出来。”他的友人就顺口念出了上联:“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如此简单的出句,是他们感觉不屑于回答,才表示不会对。”这位友人不解地问:“那样,下联如何对呢。”纪晓岚冲口而出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这位友人听了,不只寻得了下联,还十分佩服纪晓岚的才智超群。这副“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的对联就做到了平仄相调,达到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的艺术成效。

  切忌合掌

  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譬如旧时企业常见的春联,有一副是“业务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氛围相协调,非常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对联的术语就叫“合掌”。七言联一共才十四个字,其中六个字表达的是三个字的内容,这就致使语义重复。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需要防止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比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是语义重复,都是“合掌”的问题。

  选好横批

  横批,又叫横披,横额,横联。横披除挽联、寿联以外,大多数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有哪些用途。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容易见到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①对联写意,横披题名。如“欢度新年”、“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

  ②对联写意,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披是“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达成对联内容的重要所在就是“吉星高照”,是点睛之笔;

  ③联披互补、相辅相成。如,“减轻负担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的横批是“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如今多从左往右写,从右自左写当属正式写法。贴横披应贴在门楣的正中间,其字体应与上下联风格一致,上下呼应。

  对联介绍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借助汉字特点写作的一种民族文体。通常无需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与散文对联。

  伴随大家文化生活的丰富,不只很多传统文化热爱者视之为消遣娱乐、展示风采的优雅艺术;而且它更是成为中国人节庆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大家的艺术,譬如商铺开始营业、新婚喜庆、搬家等,总是都要张贴对联。可是,长久以来,大家对于对联中上联和下联的辨别模棱两可,以至于在张贴上也随便性非常大。那样,如何区别上下对联呢?通常而论,上联结于仄声,挂在右侧;下联结于平声,挂在左侧。

  <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大家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讲解,就是不平的意思。

  1、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

  由于平声是没升降的,较长的,而其它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会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如此,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种类。假如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很多讲究,但平仄谐和也是其中的一个要紧原因。平仄在诗词中又是如何交错着的呢?大家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毛主席《长征》诗的5、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讲,每两个字一个步伐。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讲,“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2、目前谈一谈大家如何分辨平仄。

  假如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样,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总是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比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了解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了解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假如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当地声调和中文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了解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假如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样,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如此,遇见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时候是是入声字的。至于什么字属入声,什么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假如你是北方人,那样,分辨平仄的办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时候入声字既然在中文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没有妨碍大家分辨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导致了分辨平仄的困难。大家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大家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假如说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讲,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入声字。总之,入声问题是分辨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平仄的道理是非常不错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大家,分辨平仄更是没问题了。

 
 
更多>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智慧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学知猫-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会计职称,中小学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