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而传统文化的保存则是取决于每一代大家对他的沿袭。那你知晓民风民俗端午节作文又如何写吗?下面就让我们带你去看看2021民风民俗端午节初中出色作文6篇,期望能帮到大伙!
2021民风民俗端午节初中作文1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4、
一是吃粽子。粽子事实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区域还用竹筒做,大家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块,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不过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了解可避邪。事实上是,家里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季用来熏蚊子,由于那时多数人家没蚊帐。没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辨别是没钱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了解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非常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可以随意剪掉,需要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了解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女生戴大锄刃,女生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非常香。这个时候的小伙子大女孩在一块,总是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可以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2021民风民俗端午节初中作文2
端午节到了,我和母亲一块向奶奶学习如何包粽子。
先从水里捞三片煮得软软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然后往里面填被水浸透的糯米、咸肉或花生、红豆,压结实后用第四片粽叶把所有露出米的部分统统裹住,最后在牙齿的帮忙下用一根绳子系住,oK!一个粽子完成了。
不过说来容易,我一个人动手的时候可是洋相百出。
有时我刚把圆锥部分刚填满,想压的`结实一些时,下面圆锥尖不知什么时间就散开了,所有些米全部回到盆里。
有时我用力过猛,粽叶被扯断了,米就像断了线的珍珠,到处乱蹦,撒的地上到处都是。
有时我在加第四片粽叶时以为包上了,结果其实原先的三片早散架了。当我想把线系上时,发现我手里只剩下粽叶而已啦。
我努力了老半天,浪费了无数米粒和母亲的口水,结果只在奶奶面对面的帮忙下勉强完成了一个而已,倒是母亲掌握了,成功了不少只。
两只手的配合非常重要啊!不过母亲小时候也没掌握,所以母亲和奶奶都安慰我:目前我的手太小,等我再大一些肯定能独立完成包粽子的。
目前粽子已经熟了,阵阵香味沁人心脾,刚出锅的粽子又香又松又软,好美味那!
亲爱的朋友,一块儿尝一尝吧,自己包的粽子绝对新鲜美味呀!
2021民风民俗端午节初中作文3
今天是阴历5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这端午节有个来历,传闻以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由于反对妥协,倡导联齐抗秦,遭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郢都将来,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不知晓为何世界会是如此黑白混淆,忠奸颠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内心的愤怒,一面大声呵斥吟诵,一面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在石壁上写下一篇奇绝千古的《天问》。他深知自已没办法同现实调和,最后自投于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当地老百性都很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投下一种用棕叶包米的东西——棕子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将来,每年都以此办法来纪念屈原。
今天正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闻到浓浓的棕子清香,于是快点洗涮,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为何象屈原如此的忠臣要被放逐,还要遭到坏人的打击和陷害,那些奸臣为何不会考虑国家是否会让人家吞并掉,总有一天,国家一定要栽在他们的手里,还有那个笨大王,如何也不知晓屈原是个忠臣呢,真是笨。虽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点不影响我吃棕子的好胃口。我将来要学习屈原,必须要做一个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
2021民风民俗端午节初中作文4
端午节、新年、元宵节、清明节等是国内传统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一步之遥的家人都要聚在一块,过一个团圆节。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阴历5月初五大端午是在5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5月的第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说起这部分节日,还有一段悲凉凄美的故事呢!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大家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长时间将来,大家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阄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目前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非常重要的风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通常用黄米和糯米做成。把黄米或者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连同鸡蛋一块放到大锅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鸡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的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有哪些用途。大家还在端午节这天绑很多五彩的小扫帚。小扫帚是用麻线做成的。大家用各种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线。绑制成1厘米长的小扫帚,再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七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块,绑在小孩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风俗。大家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2021民风民俗端午节初中作文5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除此之外,端午节还有很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5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因为地域广大,民族海量,加上很多故事传闻,产生了海量节名,而且各地也有不一样的风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孩子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去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到今天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的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进步,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由来,是中国古时候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大家“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范围,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等风俗,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块。
直到目前,端午节仍是中华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呢!
2021民风民俗端午节初中作文6
又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我家也不例外。端午节的前一天,爷爷奶奶就包好了粽子,那一个个粽子可谓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三角体,长方体。听奶奶说,这部分粽子的馅有很多种:白糖馅、黑芝麻馅、蜜枣馅、菜馅。听了奶奶的一番介绍,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忙让奶奶煮粽子。
等呀等呀,大概过了几个小时,粽子终于煮好了,开锅。
粽子刚盛上来,我就拿起了一个粽子,剪开了线,又解开了粽叶,把粽叶里的糯米团放到碗里,拿来了一双筷吃了起来。我手里的那双筷子不停地在碗与嘴中间挥舞。不一会儿,一块粽子便进入了我的肚皮,真美味。这粽子里有糯米的饭香;粽叶的清香;花生的香甜与蜜枣的蜜甜。这部分味道交织混合在一块,被人回味无穷。
吃着吃着,我实在忍不住了,一下子在碗里放了五个粽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边咕哝道:“美味,真美味。”不一会儿,五个粽子便进入了我的肚子。我的脸上也粘了不少饭。可我却乐不亦乎。
没想到这小小的粽子竟那样美味!我也知晓:“这每一个粽子都代表着长辈们对子女的爱呀!”以后长大了,我也要为长辈们包粽子。
2021民风民俗端午节初中作文6篇有关文章:
★ 2021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6篇
★ 2021过端午节初中作文5篇
★ 2021难忘的端午节初中作文5篇
★ 2021年端午节初中作文5篇
★ 2021端午节作文初中5篇
★ 2021端午节学生出色作文六篇
★ 2021我喜欢的端午节初中作文5篇
★ 2021端午节初中二年级作文5篇
★ 2021开心的端午节最新作文5篇
★ 2021端午节初中作文